“最佳旅游乡村”尽显中国田园之美

小编:赵腾泽 王莹 <video width=&quo发布日期:2025-10-17浏览量:26
核心提示:江西篁岭村的农作物变成好“丰”景,犹如绿水青山间色彩斑斓的调色盘;浙江余村飘来的咖啡香,引来了全球游客;湖南十八洞村的苗绣,传承着苗寨记忆,变为游客喜爱的伴手礼……

江西篁岭村的农作物变成好“丰”景,犹如绿水青山间色彩斑斓的调色盘;浙江余村飘来的咖啡香,引来了全球游客;湖南十八洞村的苗绣,传承着苗寨记忆,变为游客喜爱的伴手礼……

联合国旅游组织“最佳旅游乡村”评选始于2021年,文化和旅游部积极组织遴选并连续参与评选活动,截至2024年年底,我国累计有15个乡村入选该名单,数量居全球首位。近日,中国旅游报社记者走进我国多个“最佳旅游乡村”,感受田园之美,探访乡村旅游发展故事。

品牌赋能 加速发展

眼下正是五谷丰登、瓜果飘香时,江西篁岭村晒秋活动吸引着八方来客。

“入选‘最佳旅游乡村’是巨大的鼓舞,我们守护的家园走上了世界舞台。”江西婺源篁岭文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向阳介绍,入选“最佳旅游乡村”后,篁岭村持续推动业态从“观光”向“旅居+体验”发展。围绕“晒秋”IP,当地开发了更多农事体验、非遗研学等项目,并丰富了夜游和高端民宿产品。不少年轻人回乡创业、就业,开民宿、从事旅游服务。

吴向阳介绍,公司将围绕“世界级乡村旅游目的地”的目标,深挖文化资源,创新呈现“晒秋”等非遗民俗;主动拥抱国际舞台,为更多乡村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路径,努力将篁岭建设成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、既有“颜值”又有“内涵”的中国乡村典范。

沿着秦岭的盘山公路驶进陕西朱家湾村,道路两旁的民宿鳞次栉比。山间潺潺的溪水穿过古色古香的终南山寨,正是一幅“小桥流水人家”的山水画卷。截至2024年,朱家湾村发展农家乐216家、民宿56家。

“得知入选‘最佳旅游乡村’的好消息后,我们连夜开会,探讨各景区、景点、农家乐、民宿如何更好地接待游客。”朱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毛家锋说,村里推出了沉浸式文化体验,联动周边乡村打造跨区域旅游线路,带动了农家乐、民宿等产业发展。

毛家锋介绍,接下来,当地将以“秦岭生态文化”为核心,打造“世界级慢生活目的地”,实现“生态保护+文化传承+产业升级+社区共富”四位一体发展。朱家湾村还将与国际品牌合作,建设5家高端野奢民宿,同时,设立乡村振兴学院,让村民掌握生态导游、手工艺制作等技能。

集聚产业 实现振兴

近年来,我国“最佳旅游乡村”依托资源优势,因地制宜,形成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,持续打造产业集群。

20年前,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宛如春风让村民们豁然开朗,开启了浙江余村绿色蝶变的序章。如今,一村富不如抱团富,“大余村”规划蓝图成为现实。余村联动天荒坪镇、山川乡、上墅乡共24个村合力打造“大余村”,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、组团发展。余村还通过“全球合伙人”项目,吸引800余位“数字游民”在此旅居,1200多名青年驻地办公,成为年轻人眼中的“宝藏乡村”。

当傍晚的灯光亮起,“瀑布咖啡”馆前的瀑布声与爵士乐交织相融,成为年轻人独特的社交空间。“余村不仅留住‘绿’,还迎来‘青’。四季有新景,处处有新玩法。”余村有关负责人介绍,去年7月,安吉余村旅游度假区宣告成立,负责统筹“大余村”重大规划、重要资源、投资融资等。村里还成立了“两山”旅游公司,新建余村旅游综合服务中心,向周边村共享流量,将原先闲置空间进行改造,布局露营、咖啡等新业态。

闽南青山绿水间,土楼藏于其中。踏入福建官洋村,沿着数公里长的鹅卵石小道前行,清风拂面,令人沉醉其间。截至目前,官洋村今年已接待游客200万人次,村内民宿平均入住率70%。

“入选‘最佳旅游乡村’,不仅是一份荣誉,更是一份责任。”官洋村党支部书记简文炯说。

一年来,官洋村通过改造旧宅,盘活村庄闲置资源,增加公共空间与休闲业态,推出土楼音乐秀、画舫船水舞表演等旅游业态,吸引一批批年轻人前来创业就业。一批批“新土楼人”扎根村里,积极打造住宿、餐饮、研学等产业集群,真诚邀约广大游客逛古村、住土楼、赏民俗、尝美食。简文炯介绍,下一步,官洋村将进一步加强环境整治,通过清淤疏浚、拓宽河道等系统治理,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为旅游价值;把官洋桥打造为特色廊桥,将老街改造成为步行街,并将周边旅游资源串点成线,推出更多旅游产品,吸引更多游客到官洋村休闲度假,实现乡村振兴。

文旅融合 绽放光彩

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沃土。我国“最佳旅游乡村”持续挖掘文化资源,推出了多彩的文旅融合产品。

沿着石板路缓步前行,萦绕的薄雾为远处的苗寨平添了几分灵动的气息。湖南十八洞村是传统苗族古村落,有400多年历史。入选“最佳旅游乡村”以来,十八洞村持续打造精品旅游线路,组织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,举办过苗年、赶秋节、吉客节文艺演出等民俗活动,苗绣、苗歌、苗族鼓舞、苗族武术等非遗项目吸引游客关注。2024年,十八洞村接待游客88.7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2198.8万元。

“随着旅游业的发展,村民们越发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,参与文化传承的积极性逐步提高。”苗绣合作社理事长石顺莲介绍,如今,越来越多外国游客来到十八洞村,他们对苗绣手工艺品很感兴趣。村里的苗绣作品还出口到德国、奥地利、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,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。

始建于宋代的安徽西递村是徽州古村落的典型代表,建筑古朴优美,布局精巧。入夜后,大型水幕秀《西递传奇》采用激光灯投影、水幕投影等表现形式,将西递的深厚文化历史从“静态展览”转向“活态传承”。

“近年来,西递村利用篆刻、砖雕、制茶和酿酒等非遗技艺,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。”西递村有关负责人介绍,西递村大力推进文旅融合,打造了“千古黟技,匠人圣地”百匠堂,包含非遗传承体验区、农耕文化体验区和徽食文化街区三大部分,成为西递独特的文化名片;成立研学旅游大师工作室,自主开发设计研学旅游产品,主要包含古村落游学、非遗项目体验、农耕文化体验、徽州大讲堂、徽州民俗体验五大类别。

随着“最佳旅游乡村”知名度提高,中国乡村登上更多国际舞台,展示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,讲述农文旅深度融合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、物质和精神共同富裕的乡村发展故事。

(采访组成员:李金枝 周晨 任丽 高慧 朱文文 杨丽敏 执笔:杨丽敏)

文章链接:http://putian.fjph.vip/news/show-3658.html
文章来源:莆田旅游必去十大景点排名    
 

最新小商品批发

 
更多>同类资讯
地图导航